发布日期:2023-12-16 01:55:31

苍茫大地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解读唐诗登高

本文目录

  1.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啥意思?
  2. 西门有高楼古诗?
  3. 登高中的诗句赏析?
  4. 登高后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特点?
  5. 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全诗的意思?

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啥意思?

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登高》诗中,是表达作者对于希望建设更多安居乐业的住房的思考和愿望。广厦代表遮风挡雨的居所,千万间则代表数量的丰富,大庇天下寒则是希望这些住房可以为贫苦人民提供温暖和庇护。这句话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,展示了诗人的宏伟情怀和高远志向。

它不仅仅是对于住房建设的呼吁,更是对于社会公正和平等的渴求。只有人人都有一个宽敞、温馨的住所,才能真正实现民主、平等和幸福的社会理想。因此,这句话不仅仅代表了杜甫的建国思想,也是后人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,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

只有通过不断为民谋利,为人民服务,才能充分体现这句话所表达的深刻含义。

西门有高楼古诗?

有因为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写的《登鹳雀楼》中有一句:“建筑陵谷水堤间,汉江水阔鱼潜藏”,这里的鹳雀楼即为南京市中山陵陵前公园内的西门鹳雀楼。同时,《纪游》中也有记载:“南京有名曰‘西门列城’亭,徐先生尝作诗以歌之,其归句曰‘登高去,眼下尽商於地,身在空中。’”说明西门也曾是一座城门所在,是一座古老的建筑。西门除了鹳雀楼和城门,还有许多历史文化的遗产,比如西门城墙遗址、明朝宗庙牌坊、西门文化广场等。西门也是南京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,有多个公交车站和地铁站。

登高中的诗句赏析?

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

杜甫的《登高》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,情景交融之中,融情于景,将个人身世之悲、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,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,使人读来,感伤之情喷涌而出,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。

  如一般诗篇,《登高》首联写景,开门见山,渲染悲凉气氛。诗中如是写到: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,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。“风急天高猿啸哀”,一个“急”,一个“哀”字非常有代入感,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。接着,苦闷情绪溢满于胸,无处排遣,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,这样写道:渚清沙白鸟飞回,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,“渚”是“清”的,“沙”是“白”的,“鸟”是“飞回”的,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“渚沙”之中飞舞盘旋,可见其孤独,不禁令人想起“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”的凄凉感,悲哀之情油然而生。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,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。

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。诗人仰望茫无边际、萧萧而下的木叶,俯视奔流不息、滚滚而来的江水,在写景的同时,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。“无边”“不尽”,使“萧萧”“滚滚”更加形象化,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,长江汹涌之状,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,壮志难酬的感怆。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,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,确有“建瓴走坂”、“百川东注”的磅礴气势。前人把它誉为“古今独步”的“句中化境”,是有道理的。

  最后,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,回到诗人个人身上。颈联如是说到: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“悲秋”已让人黯然神伤,“万里悲秋”更是让人凄怆不已。一个“常”字更是道出“万里悲秋”时常与我相伴,悲哀感之强烈浓重,令人心神寂寥,无可排遣。若从字面义来理解,“万里悲秋”时常常客居他乡,诗人不应是孤独的,而是有人陪伴的,所以与下一句“独登台”产生矛盾。实则不然,且看诗人用字便知。从一般用法来说,“作”连接抽象的事物,如作难、作废、作别,而“做”连接的都是能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到的具体事物,如做作业、做工、做衣服。“客”本是实际能感知到的具体事物,一般指“人”,诗人在这里用了“作”,不用“做”,令人疑惑,细细想来,是诗人用词巧妙之处。“万里悲秋”是抽象的事物,寄托诗人感伤情绪之景物是会令人心生孤独悲伤之感的景色,不是实际生活中具体的事物,故不用“做”,而用“作”。达到的效果是加深悲秋之感,更强烈浓重,只有“万里悲秋”与我相伴,我只能“独登台”,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,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,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。

诗人由秋及人,有感而发,写自己年老多病,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,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,心中苦闷跃然纸上。尾联“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”,连用四个字“艰”“难”“苦”“恨”,组合在一起,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,愁肠百结,愁绪万千,以致于白了头发,伤了身体,失了流年,壮志未酬身先老,悲秋之情,愁苦之绪,绵延不绝,令人哀悸。

  诗前半写景,后半抒情,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。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,好比画家的工笔,形、声、色、态,一一得到表现。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,好比画家的写意,只宜传神会意,让读者用想象补充。三联表现感情,从纵(时间)、横(空间)两方面着笔,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。四联又从白发日多,护病断饮,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。这样,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,便跃然纸上。

  此诗八句皆对。粗略一看,首尾好像“未尝有对”,胸腹好象“无意于对”。仔细玩味,“一篇之中,句句皆律,一句之中,字字皆律”。不只“全篇可法”,而且“用句用字”,“皆古今人必不敢道,决不能道者”。它能博得“旷代之作”(均见胡应麟《诗薮》)的盛誉,就是理所当然的了。

登高后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特点?

登高后四句表现了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特点。颈联表现感情,从纵(时间)、横(空间)两方面着笔,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。

尾联又从白发日多,护病断饮,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。这样,杜甫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,便跃然纸上。

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全诗的意思?

意思是:

自己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,今朝金榜题名,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,心里真有说不尽的畅快,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。

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,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。

孟郊(751年-814年),字东野,湖州武康人[1](一说洛阳人[2]),唐代著名诗人。

祖先世居洛阳(今河南洛阳),少时隐居嵩山。孟郊两试进士不第,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,曾任溧阳县尉。

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,遂放迹林泉间,徘徊赋诗。以至公务多废,县令乃以假尉代之。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,任职河南,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。

  • 苍茫大地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解读唐诗登高已关闭评论
  • A+
所属分类:基层工作